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投資雷達





    2025-09-25
  • 基金

    如果你覺得最近的國際經濟像是坐雲霄飛車,那你絕對不是一個人。從美國聯準會的降息預期、川普的關稅大戲,到中國央行默默囤金條,還有烏克蘭、以巴、中印、歐盟制裁等地緣政治新舊火藥味,這兩週的全球市場新聞,精彩程度堪比 Netflix 熱播劇。別擔心,這裡幫你用最白話、最犀利的方式,梳理這波經濟大潮的重點。






  • 2025-09-24
  • 基金

    九月原本是市場進入秋季修正期的時刻,但今年卻意外熱鬧。從聯準會宣告降息,到中國出口異軍突起,再到川普強硬出招牽動全球政治與科技脈絡,這兩週的國際市場猶如高張力的連續劇,情節密集、高潮迭起。特別是在 AI、貨幣政策與貿易角力交織下,全球投資版圖正快速重塑。






  • 2025-09-18
  • 基金

    美國聯準會 9 月 17 日如預期宣布降息一碼(25 個基點),將基準利率調降至 4.00%~4.25% 區間。然而,美股並未因寬鬆而上揚,反而小幅下跌。關鍵在於,大家對點陣圖的分歧與鮑威爾的談話解讀混亂,市場難以理解聯準會真正想傳達的訊息。






  • 2025-09-15
  • 基金

    全球投資市場的焦點,莫過於 AI 帶來的顛覆性變化。過去幾個季度,市場時常爭論 AI 的成長是否已過熱,甚至懷疑技術進步是否放緩。然而,從最新的財報數據到大語言模型測試成績,再到美股的實際漲幅,事實顯示,AI 不僅仍在高速成長,還正在透過一筆筆巨額訂單,改寫科技產業格局。






  • 基金

    AI 相關股票近一年漲勢驚人,許多人想追又不敢追,擔心已經錯過車票。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方向是相對有機會的呢?AI 的快速發展是否也正在驅動更多新趨勢的轉型?下一波長線布局的真正重心,又會落在哪裡?1. 北約軍費大幅提升,國防需求全面擴張冷戰結束後,歐洲大部分國家選擇把資金投入福利與基礎建設,軍費佔 GDP 的比例多在 1% 到 2% 之間,遠低於北約要求的標準。






  • 2025-09-08
  • 基金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因具備高收益潛力、風險分散效果,又能掌握全球經濟成長契機,成為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新興市場」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從相對穩健的成熟新興國家,到風險較高的前緣市場,每檔基金的投資策略和布局風格都不盡相同。本文精選四檔各天期績效表現優異、深受台灣投資人青睞且策略特色鮮明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帶您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






  • 基金

    投資新興市場時,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股市,因為經濟成長與高報酬似乎天生連結。然而許多人卻會發現,實際上經濟數據亮眼,股市卻不一定同步上漲。那麼,想要投資新興市場的人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呢?1. 新興市場的必經之路歷史經驗顯示,隨著一個國家由「高成長」邁向「穩定」,經濟成長率與殖利率往往同步下行。






  • 2025-09-05
  • 基金

    投資基金,是許多人踏上理財之路的第一步。它不像股票需要每天盯盤,也不需要龐大本金,但對剛入門的人來說,疑問往往比答案還多:基金和股票有什麼差別?基金會不會保本?該選單筆還是定期定額?為了幫助大家釐清這些迷思,「鉅亨買基金」整理了最常見的問題,帶你快速掌握觀念、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 2025-09-01
  • 基金

    美股長年聚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企業與創新生態;美國企業的研發投入、營收獲利與股東回饋和再投資,構成「創新→獲利→回饋→再投資」的良性循環,支撐其長期成長。不過,美股基金有好多種,到底該怎麼挑?大多數的美股基金可以對應到三種美股指數的風格,我們就帶大家看看這三種風格的指數特性為何,分別適合什麼樣的人。






  • 2025-08-25
  • 基金

    於傑克森霍爾舉辦的全球央行年會落幕後,市場立即押注九月降息機率大幅攀升,美股同步大漲。到底鮑爾在會上說了什麼讓市場如此振奮?而未來股市的走勢,又將如何發展?1. 鮑爾說了什麼?聯準會主席鮑爾指出,美國經濟在關稅上升與移民政策收緊的環境下展現韌性,但風險平衡已開始轉移,從原本擔心通膨過熱,轉為同時也要顧慮就業惡化,讓政策判斷更困難:勞動市場雖接近平衡,但就業增速明顯放緩,顯示就業面臨下行風險;通膨仍偏高,部分來自關稅推升商品價格,顯示通膨風險偏上行。






  • 基金

    近期美國科技股出現大幅回調,市場普遍將矛頭指向麻省理工學院(MIT)發布的一份生成式 AI 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企業導入生成式 AI 的實際成效遠低於預期。讓原本被視為下一波生產力革命的 AI 遭遇現實撞牆,這份報告無異於在市場熱情上澆了一盆冷水。






  • 2025-08-20
  • 基金

    你有注意到嗎?最近越來越多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由於對市場預期美元將走弱,加上 AI 概念股估值偏高,資金開始尋找具替代性的投資標的,因此轉向具高收益回報的新興市場債券。這類債券即使在美元貶值時,也能帶來實際收益,且又與美國市場的連動度相對較低,殖利率更高於美國公債。






  • 基金

    過去,滿足配息需求的首選通常是穩定的債券型或平衡型基金。但如今,市場已不再僅限於這些選項,連股票型基金也開始加入配息功能,甚至推出了強調高配息的股票型基金。這類基金號稱不僅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還能有助於資本增值,同時享有資本利得與配息雙重收益。






  • 2025-08-15
  • 基金

    手握大筆現金卻拿不定主意,是所有人都碰過的兩難。過去的回測顯示,從 1950 年到 2025 年,只要把資金投入美國股市並「至少放滿十年」,大多數情況都能獲得不錯的成果。然而,究竟應該一次到位,還是分次慢慢進場?1. 任意月份進場:長期向上,單筆平均報酬最高過去的回測顯示,若隨機選擇任何一個月份把資金全數投入並持有十年,平均報酬率大約落在 202%。






  • 基金

    近年來,投資市場不再只有傳統的共同基金與近年盛行的 ETF,更出現了結合兩者特色的主動式 ETF。選擇變多雖然帶來更多機會,但也讓許多投資人陷入「到底該選哪一種?」的迷惘。究竟主動式 ETF 是什麼?它與主動式基金及被動式 ETF 有何不同?該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1. 三種產品的異同點為何?主動式基金(共同基金)是由專業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與配置資產,目標是爭取超越市場平均表現。






  • 2025-08-14
  • 基金

    美股屢創新高,不少人心中湧現「高點恐懼」,擔心進場風險過大。然而,這波由 AI 帶動生產力提升而推升股市的走勢,更可能是 AI、金融創新、能源革命共同推動全球長線趨勢開端。美國正同時啟動以 AI 與算力爭奪全球科技霸權、穩定幣延伸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與核融合為代表的新型能源重塑未來的三條主線戰略,你準備好跟上了嗎?1. 美股創高不必怕,數據揭示後市仍有續航力回顧 1950 年以來,標普 500 指數平均每 14 個交易日就有一次創下歷史新高,顯示美股頻繁創高一點都不稀奇。






  • 2025-08-11
  • 基金

    美國即將再度迎來第二輪降息,市場普遍建議投資債券,但是債券百百種,在現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人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債券以最大化收益並降低風險?哪種債券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最具潛力,值得深入研究和考慮呢?1. 美國第二輪降息循環中各資產表現如何?聯準會過去幾次降息循環中,通常都伴隨著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但有兩次特例。






  • 2025-08-07
  • 基金

    先前鉅亨買基金於《市場快訊》關稅退場、AI 接棒!台灣站上全球科技紅利第一排指出,對關稅的擔憂無須過度解讀,真正影響市場長期表現的,仍是企業獲利與產業趨勢。隨著全球資本聚焦 AI 發展,台灣作為供應鏈核心將受惠。如今川普政府擬對半導體產品課徵 100% 關稅,表面上衝擊出口,但在「只要在美建廠即可豁免」的前提下,許多已布局或正規劃設廠的台灣企業,反而有望化危機為轉機。






  • 基金

    今年以來,基金與 ETF 市場募集熱度不減,截至 8 月 4 日為止,共有 36 檔新基金成立,其中高達 23 檔為 ETF 產品。這些新發行的 ETF 普遍將發行價設定在「10 元」,並強調「一張只需 1 萬元就能輕鬆入手」,在看似低門檻的吸引力下,確實成功引發不少人關注。






  • 2025-08-04
  • 基金

    台灣正式公布與美國對等關稅稅率暫定為 20%,雖較原先的 32% 顯著下調,但仍高於日本與韓國的 15%。此消息引起市場短線波動,不過隨著全球資本逐步將焦點轉向 AI 發展,台灣作為全球 AI 供應鏈核心之一,反而可能因勢得利。1. 台灣關稅尚未定案,談判窗口仍在相較日本與韓國已透過先前的談判換取了 15% 的優惠稅率,並搭配 5,500 億美元與 3,500 億美元的投資承諾作為交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