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專家觀點
輝達(NVIDIA-US)正處於多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關鍵時刻。一方面,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美國對華出口限制加大,導致輝達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的業務受阻,H20 晶片雖獲准出貨,但採購受到北京管制,市佔遭華為等本土晶片快速追趕。另一方面,華為積極推動昇騰晶片產量翻倍,並規劃新架構,意圖削弱輝達在 AI 加速器領域的壟斷地位。
蘋果在印度的 iPhone 供應鏈於短短五年內快速成長,已創造約 35 萬個就業機會,成為該國製造業的重要推力。據《經濟時報》援引印度政府官員說法,蘋果目前已與近 45 家印度企業建立合作,其中約 12 萬個為直接就業機會。印度的 iPhone 生產自 2020 年啟動,受惠於當年推出的「生產連結補助計畫」(PLI),在獎勵機制推動下,蘋果迅速擴大在地產能。
港股
小米 (01810-HK) 總裁盧偉冰周一 (29 日) 在微博表示,新推出的 17 系列智慧型手機上市兩天就創下亮眼銷售紀錄,公司有信心這款被視為蘋果 (AAPL-US) 新 iPhone 17 對手的旗艦機,銷售將超越前一代機型。盧偉冰透露,最頂規的 17 Pro Max 在新系列中銷售居冠,其次是 Pro 版本。
美股雷達
知名蘋果 (AAPL-US) 爆料人古爾曼(Mark Gurman)在週日(28 日)晚間最新一期通訊中,披露了蘋果 AI 計畫「Apple Intelligence」的最新進展,並揭露蘋果內部針對 iPhone 17 Pro 刮痕事件的通知,同時談及未來幾個月將登場的蘋果新品,包括 iPad、Vision Pro 與 MacBook 系列。
美股雷達
據《華爾街日報》9 月 26 日報導,英特爾 (INTC-US) 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一直在積極奔走,為公司復甦爭取必要的投資和客戶承諾。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為獲得投資或達成製造合作接洽的公司中,包括蘋果 (AAPL-US) 和台積電(2330-TW)(TSM-US)。
美股雷達
《彭博》26 日報導,蘋果正內部開發並測試一款代號「Veritas」、類似 ChatGPT 的 iPhone 應用程式,用以加速明年推出的 Siri 大改版準備工作。消息士指出,這款應用程式類似 ChatGPT,可讓員工快速檢驗語音助理的新功能,包括搜尋個人資料 (如歌曲、電子郵件) 及執行應用程式內操作 (如編輯照片)。
美股雷達
蘋果最新 iPhone 機種亮相後,市場追捧氣氛濃厚。Evercore ISI 指出,根據其對近 4,000 名美國消費者的年度調查,新款 iPhone 的更新潮正「優於預期」。該機構並維持蘋果股票 (AAPL-US) 為 Outperform 評級,將目標價從 260 美元調高至 290 美元。
專家觀點
延續上週觀點,目前看來收購 INTEL 股份的政治意涵可能更大:◆華爾街日報報導,INTEL 執行長陳立武正在努力尋求外部投資及客戶承諾,洽詢的投資或製造合作對象包括蘋果及台積電。關於 INTEL 向台積電接洽有關投資晶圓製造部門或直接結盟的相關謠言再起。
港股
小米集團 (01810-HK) 創辦人雷軍在周四 (25 日) 小米 17 系列新機發布會後首度回應「小米 16 改名小米 17」的爭議。他表示,此次改名是為傳遞小米「敢於挑戰世界第一」的決心,小米 17 產品力實現跨代升級,多項表現已超越蘋果(AAPL-US) iPhone 17,希望藉此讓公眾「重新認識小米」。
台股新聞
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市場展望追蹤》,全球智慧型手機平均售價將由 2025 年的 370 美元 (約新台幣 11305 元) 穩步上升至 2029 年的 412 美元 (約新台幣 12588 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 3%,在經歷疫情、供應鏈挑戰與關稅波動後,市場正逐步回歸常態,智慧型手機營收將於 2029 年達到年化 5640 億美元 (新台幣 17.2 兆元),2025 至 2029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 5%。
港股
周四 (25 日) 晚間 7 點,小米(01810-HK) 創辦人雷軍第六次站上年度演講舞台,以《改變》為主題發表演說並正式發布小米 17 系列旗艦手機及小米平板 8 等新品,全程高能「對標」蘋果,展現小米從產品到技術的全面進階。作為本場核心,小米 17 系列包含標準版、Pro、Pro Max 三款機型,定位「最強小尺寸全能旗艦」。
美股雷達
《MarketWatch》專欄作家 Mark Hulbert 周四 (25 日) 撰文指出,投資人對人工智慧 (AI) 所謂「顛覆性潛力」的看法,或許比你想的更冷靜理性。這麼說是為了反駁「AI 泡沫論」的敘事。根據這個說法,過去幾年隨著一個又一個新 AI 模型推出,投資人對 AI 能夠帶來徹底改變的信心與日俱增,其中包括帶來顯著更快的 GDP 增長。
美股雷達
中國蘋果供應鏈龍頭立訊精密 (002475-CN) 周四 (25 日) 收盤跌逾 2%,結束連續多日漲勢,但周三 (24 日) 市值已攀升至 5000 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新高。這一表現不僅一掃 4 月貿易戰期間市值跌破 2000 億元的陰霾,更折射出企業轉型升級與 AI 領域突破的雙重勝利。
美股雷達
繼傳出英特爾 (INTC-US) 尋求蘋果 (AAPL-US) 投資之後,華爾街日報 (WSJ) 報導,英特爾也邀請台積電 (TSM-US)(2330-TW) 進行投資或潛在合作,顯示這家掙扎中的晶片製造商正積極尋求外部資源。英特爾周四 (25 日) 收盤大漲近 9%,延續前一日的強勁氣勢。
台股新聞
市場傳出英特爾 (INTC-US) 為重振其晶片業務,正積極向蘋果 (AAPL-US) 爭取投資入股。對此,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今 (25) 日指出,投資僅是潤滑公司彼此間的關係,並非就真的掌握最先進技術。 童子賢表示,在不同領域中,公司要發展的好需要資金,遇到困難也需要資金,且產業界時不時就會策略結盟。
美股雷達
《彭博》週三 (24 日) 報導,英特爾近日已接觸蘋果,希望爭取資金挹注,以支撐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製造商重整業務。英特爾部分股權目前已由美國政府持有。知情人士透露,雙方也討論過可能的合作,但談判仍在早期階段,未必會有結果。英特爾同時正尋求其他潛在投資人。
美股雷達
蘋果公司 (AAPL-US) 最新推出的 iPhone 17 系列,包含 iPhone 17、17 Pro、17 Pro Max 及全新的 iPhone Air,上市後雖然創下銷售佳績,但許多首批使用者反映,新機型持續存在一些毛病,問題似乎出現在 Wi-Fi 連線上。
美股雷達
根據《金融時報》周二 (23 日) 報導,歐盟將調查蘋果 (AAPL-US)、Google(GOOGL-US)、微軟(MSFT-US) 是否未能有效防範網路金融詐騙,這是歐盟加強監管大型科技公司網路營運的一環。歐盟科技事務執委 Henna Virkkunen 表示,將依據《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向這三家美國科技巨頭及訂房平台 Booking Holdings(BKNG-US) 發出正式要求。
台股新聞
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指出,歐洲市場在年初表現不振後,第二季出貨量年增 4%,展現回溫跡象。儘管經濟與地緣政治環境挑戰持續,加上歐盟新環保法規生效,市場仍受惠於全新機種的推出與積極促銷活動,成功扭轉頹勢。三星在 2025 年第二季依舊穩居龍頭,但市佔略降;蘋果與小米則因 iPhone 16e 與 Redmi Note 14 系列的成功而表現亮眼。
美股雷達
蘋果公司 (AAPL-US) 因最近推出的 iPhone 17 系列新機帶動換機潮,過去一個月以來累計反彈近 12%、並在周一 (22 日) 盤中登上今年新高,一甩今年來股價表現起伏不定的低氣壓。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表示,中國市場對 iPhone 17 的強勁需求是正面訊號,並因此上修目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