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
美股雷達
據《華爾街日報》9 月 26 日報導,英特爾 (INTC-US) 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一直在積極奔走,為公司復甦爭取必要的投資和客戶承諾。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為獲得投資或達成製造合作接洽的公司中,包括蘋果 (AAPL-US) 和台積電(2330-TW)(TSM-US)。
美股雷達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C-US) 股價持續走高,引發市場對其潛在戰略轉型的高度關注。根據最新消息,Intel 股價周五 (25 日) 大漲 4.44%,而過去三個月累計漲幅已逾 50%,成為近期科技股中的星火亮點。市場猜測的催化因素之一,是英特爾擬與蘋果 (AAPL-US) 展開投資對話。
美股雷達
外媒週五 (29 日) 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要求本土企業在美國生產的晶片數量,須與客戶自海外進口的數量相當,否則將面臨關稅。此舉被視為推動晶片回流與強化本土產能的最新舉措。消息指出,相關計畫將建立「1:1 生產比例」,企業若未能達標將需支付額外關稅。
美股盤中
英特爾(INTC-US)截至台北時間26日23:53股價上漲1.7美元,報35.69美元,漲幅5%,成交量142,272,269(股),盤中最高價35.69美元、最低價34.49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0.42%S&P 500指數:+0.2%NASDAQ指數:-0.12%費城半導體指數:-0.33%英特爾(INTC-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11.19% 近 1 月:+38.45% 近 3 月:+50.73% 近 6 月:+40.45% 今年以來:+69.53%。
台股新聞
英特爾 (INTC-US) 今 (26) 日再度傳出與台積電 (2330-TW)(TSM-US) 接洽,討論潛在的投資與合作關係,市場高度關注台積電的態度。業界認為,隨著美國政府、軟銀、輝達 (NVDA-US) 相繼入股英特爾,再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力挺,台積電此番所承受的壓力之重,恐怕更甚過今年 4 月傳出此傳聞時。
美股雷達
繼傳出英特爾 (INTC-US) 尋求蘋果 (AAPL-US) 投資之後,華爾街日報 (WSJ) 報導,英特爾也邀請台積電 (TSM-US)(2330-TW) 進行投資或潛在合作,顯示這家掙扎中的晶片製造商正積極尋求外部資源。英特爾周四 (25 日) 收盤大漲近 9%,延續前一日的強勁氣勢。
美股盤中
英特爾(INTC-US)截至台北時間25日22:05股價上漲1.57美元,報32.79美元,漲幅5.03%,成交量66,360,273(股),盤中最高價32.87美元、最低價31.21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0.15%S&P 500指數:-0.54%NASDAQ指數:-0.91%費城半導體指數:-1.59%英特爾(INTC-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25.38% 近 1 月:+25.89% 近 3 月:+38.45% 近 6 月:+28.9% 今年以來:+55.71%。
美股雷達
瑞士新創公司 Corintis 專注於液體晶片散熱技術,隨著人工智慧 (AI) 運算帶動對散熱解決方案需求激增,該公司周四 (25 日) 宣布完成 2,400 萬美元募資,並迎來英特爾 (INTC-US) 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加入董事會。
台股新聞
市場傳出英特爾 (INTC-US) 為重振其晶片業務,正積極向蘋果 (AAPL-US) 爭取投資入股。對此,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今 (25) 日指出,投資僅是潤滑公司彼此間的關係,並非就真的掌握最先進技術。 童子賢表示,在不同領域中,公司要發展的好需要資金,遇到困難也需要資金,且產業界時不時就會策略結盟。
台股新聞
面對美國財政部長近日提出「台灣晶片風險論」,經濟部長龔明鑫今(25)日於部務會前受訪時強調,台灣產業的強大絕非風險,而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他指出,台灣產業效率越高、技術越強,對全球供應鏈貢獻也越大;台積電穩居全球半導體龍頭,關鍵在於先進製程,股權結構或客戶變動並不影響其優勢,他強調「我個人並不擔心」。
美股雷達
自四月低點強勢反彈後,美股近日走勢顯露疲態,四大指數週三 (24 日) 集體收墨。標普 500 指數微跌約 0.3%,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滑。美光在樂觀財測下仍下挫,英特爾傳出尋求蘋果投資,甲骨文則完成 180 億美元債券發行。美債走勢黯淡,5 年期美債殖利率升至三週高點,報 3.71%,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報 4.15%,再度逼近週一高位。
美股雷達
《彭博》週三 (24 日) 報導,英特爾近日已接觸蘋果,希望爭取資金挹注,以支撐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製造商重整業務。英特爾部分股權目前已由美國政府持有。知情人士透露,雙方也討論過可能的合作,但談判仍在早期階段,未必會有結果。英特爾同時正尋求其他潛在投資人。
美股盤中
英特爾(INTC-US)截至台北時間24日22:41股價上漲1.49美元,報30.83美元,漲幅5.08%,成交量43,035,345(股),盤中最高價30.83美元、最低價29.23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0.14%S&P 500指數:+0.02%NASDAQ指數:-0.03%費城半導體指數:-0.21%英特爾(INTC-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16.11% 近 1 月:+18.31% 近 3 月:+38.46% 近 6 月:+20.94% 今年以來:+46.33%。
科技
半導體產業近期上演了一場令所有觀察家震驚的「聯手大戲」——長期作為競爭對手的 AI 晶片巨頭輝達 (NVDA-US),宣佈向英特爾 (INTC-US) 投資 50 億美元,共同開發客製化資料中心與 PC 產品。此舉不僅顛覆了兩大巨頭的敵對關係,更預示著全球 AI、雲端運算及晶片競賽的格局將被深遠重塑。
科技
美國 AI 晶片巨擘輝達 (NVDA-US) 周一 (22 日) 宣布將投資 OpenAI 千億美元,用於支持其建造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計畫。這項措施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科技和金融界引起強烈反響,顯著緩解外界對 OpenAI 資金狀況的擔憂,同時推動輝達市值單日飆升約 1600 億美元。
美股盤中
英特爾(INTC-US)截至台北時間24日00:49股價上漲1.44美元,報30.20美元,漲幅5.01%,成交量76,170,055(股),盤中最高價30.20美元、最低價28.82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0.14%S&P 500指數:-0.17%NASDAQ指數:-0.32%費城半導體指數:+0.36%英特爾(INTC-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16.11% 近 1 月:+15.97% 近 3 月:+36.43% 近 6 月:+18.55% 今年以來:+43.44%。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一 (22 日) 報導,英特爾 (INTC-US) 股價因獲得輝達 (NVDA-US)、軟銀等重量級夥伴支持而大漲,今年累積漲幅約 48%,但這些資金挹注並未解決該公司最大的問題,即晶圓代工業務的持續虧損。英特爾近期獲得多筆資金挹注,包括與輝達合作協議帶來的 50 億美元股票發行收入、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加速支付的 89 億美元政府補貼,以及軟銀集團的 20 億美元投資。
台股盤勢
台股繼上週五創高後爆量拉回,今 (22) 日早盤開高表態、一度上漲約 150 點,達 25724 點,五日線失而復得,但隨著高檔獲利了結賣壓出籠,漲點略為收斂,預計今日成交量約 5000 億元,較上週五減少。權值股普遍走強,台積電 (2330-TW)(TSM-US) 小漲至 1275 元,鴻海 (2317-TW) 上漲超過 1%,重返五日線,台達電 (2308-TW) 同樣走揚 1%,其他如富邦金 (2881-TW)、國泰金(2882-TW)、廣達(2382-TW) 也都在盤面上表態,為大盤走勢增溫。
專家觀點
美國下週五將公布 PCE 物價指數,這項數據是聯準會最重視的通膨指標。市場普遍預估核心 PCE 年增率將維持在 2.9% 左右,整體 PCE 約在 3.0%,月增率可能落在 0.2% 至 0.3% 之間,顯示通膨仍有黏性但未大幅惡化。由於聯準會在 9 月會議中已將利率降至 4.00% 至 4.25% 區間,若本次數據符合預期,政策可能暫時維持觀望,等待更多證據確認通膨持續下行。
美股雷達
據《Investing.com》報導,英特爾 (Intel)(INTC-US) 新宣布的合作案一度拖累超微半導體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AMD-US) 股價,但美國銀行 (BofA) 認為,這項競爭動態可能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