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機器人





    2025-09-29
  • 美股雷達

    Meta(META-US) 首席技術長博斯沃斯(Andrew Bosworth)近日透露,公司將人形機器人視為繼 AR 之後的下一個「戰略級賭注」,計畫為此投入數十億美元。根據《The Verge》報導,在 Meta 總部接受採訪時,博斯沃斯透露,他今年初依照 Meta 執行長祖克柏的指示,啟動了公司的機器人研究計畫。






  • 台股新聞

    廣達 (2382-TW) 旗下孫公司、達明 (4585-TW) 上周五 (26 日) 由興櫃轉上市,達明董事長何世池在掛牌首日時表示,達明 10 年前從廣明小實驗室開始萌芽,未來將打造協作機器人產業,透過 AI,升級至人類工作夥伴,並與 AI 引擎、視覺及機器人整合,形成「AI COBOT」,在需求持續強勁下,法人看好達明發展,未來 7 年年複合成長率上看 40%據研調機構報告,協作型機器人未來五年年複合成長率可達 31.6%,法人估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場至 2032 年 CAGR(年複合成長率) 可達 20-40%,目前達明在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占率約為 4-10%,為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前三名,未來 7 年達明的年複合成長率上看 40%。






  • 2025-09-28
  •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不再僅滿足於人工智慧(AI)晶片領域的領先地位,而是正透過一系列精準的戰略投資,建構一個橫跨量子運算、AI 和機器人技術的未來帝國。根據輝達 2025 會計年度財報,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長期股權投資價值已從 2024 會計年度的 13 億美元,增加至 34 億美元,短短一年內成長近三倍。






  • 2025-09-27
  • 美股雷達

    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報導,Meta 技術長 Andrew Bosworth 近期首次揭露,該公司已將人形機器人 (內部代號「Metabot」) 研發提升至與 AR(擴增實境)同等策略高度,未來將投入數十億美元,此舉標誌著 Meta 正式入局先進機器人賽道。






  • 2025-09-26
  • 美股雷達

    谷歌 (GOOGL-US) 最近發布其最新的 Gemini Robotics 1.5 系列模型,標誌著機器人智慧的重大進步。這一系列模型不僅讓機器人具備了「思考」的能力,也能夠在不同的具身形態之間學習技能,預示著未來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的智慧夥伴,能夠主動完成複雜任務。






  • 2025-09-25
  • 台股新聞

    長佳智能 (6841-TW) 與群聯 (8299-TW) 合資成立的長聯科技,今 (25) 日於長佳智能法說會中,發表生成式 AI 照護型機器人原型機,預計 10 月開始在中國醫進行 3 個月的實地驗證 POC,若後續進展順利,明年第一季即可進入量產並出貨。






  • 美股雷達

    《彭博》24 日報導,美國川普政府啟動對機器人、工業機械及醫療設備進口展開調查,為加徵新一波關稅鋪路。根據聯邦公報公告,商務部已於 9 月 2 日依據《貿易擴張法》第 232 條啟動調查,該條款允許總統針對涉及國家安全的商品課徵關稅。商務部有 270 天期限提出政策建議,後續可能導致對相關產品加徵關稅。






  • 2025-09-24
  • 台股新聞

    路博邁投信今 (24) 日釋出台股第四季展望,在 AI 創新驅動下,台股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結構性成長機會,今年以來加權指數屢創新高,路博邁台灣 5G 股票基金經理人黃煜表示,看好台股 AI、雲端、記憶體、PCB、軍工、機器人等產業,這些產業結合資金、技術雙重利多,長線投資價值愈發凸顯。






  • 台股新聞

    獲輝達 (NVDA-US) 參與投資的美國人形機器人新創 Agility Robotics 共同創辦人 Jonathan Hurst 來台,今 (24) 日並表示,與佳能 (2374-TW) 及其團隊的合作,將進一步尋求在光學影像、感測及傳動馬達的進一步尋求供應鏈合作,而佳能也指出,以佳能在光學 30 年的深耕及已經生產 AI 影像及訓練的經驗,也將提供其具差異化開發。






  • 美股雷達

    2025 雲棲大會周三(24 日)在杭州舉行,阿里巴巴集團 (09988-HK) (BABA-US) 執行長吳泳銘表示,未來可能會有超過全球人口數量的 agent(智慧體)和機器人,和人類一起工作,對真實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吳泳銘在雲棲大會演講中說,實現 AGI 已是確定性事件,但這僅是起點,終極目標是發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類的超級人工智慧(ASI),以解決氣候、能源、星際旅行等重大科學難題。






  • 2025-09-23
  • 科技

    當市場仍在談論「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產品) 重塑中國出口格局之時,一場更深層的產業變革已悄然啟幕,機器人精準執行、AI 深度學習、創新藥攻克頑疾等三股力量正匯聚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能量,接棒「新三樣」,形成引領未來的新「新三樣」矩陣。






  •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股價周一 (22 日) 收盤衝上今年新高,執行長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在保守派倡議人士柯克 (Charlie Kirk) 追悼會上握手,被投資人視為兩人破冰的訊號,在此同時,華爾街有分析師以近期無人自駕計程車 (Robotaxi) 的進展,看好特斯拉股價更上一層樓。






  • 2025-09-22
  • 美股雷達

    阿布達比科技創新研究院 (TII) 與輝達周一 (22 日) 宣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立一個專注於開發下一代 AI 模型和機器人平台的聯合研究實驗室。該實驗室是輝達在中東地區首個 AI 技術中心,結合 TII 的多學科研究能力與輝達的 AI 模型及計算能力,推動全球 AI 的快速發展。






  • 台股新聞

    東元 (1504-TW) 除搶攻 AI 資料中心商機,也同步進軍無人機、機器人、半導體以及綠能等領域,激勵東元今 (22) 日價量齊揚,一度漲逾半根停板,且成交爆量超過 3.3 萬張。 東元今天早盤以 80.9 元開高走高,盤中最高漲至 85.4 元,漲逾半根停板,截至 11 點 40 分,股價暫報 84.2 元,漲幅超過 4%,力拚站回 5 日線,成交爆量超過 3.3 萬張。






  • 2025-09-19
  • 美股雷達

    人形機器人賽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溫。美國新創公司 Figure 本周宣布,其 C 輪融資已獲得超過 10 億美元的承諾資金,投後估值達到驚人的 390 億美元 (約合新台幣 1.2 兆元)。這不僅打破了全球人形機器人公司的估值紀錄,更使其估值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飆升超過 1400%,凸顯了市場對於具身智慧 (Embodied AI) 未來的巨大信心。






  •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再度人事異動,Optimus 人形機器人計畫的主要負責人 Ashish Kumar,已正式離職並加入 Meta 擔任研究科學家。這項消息不僅在特斯拉內部引起波瀾,也讓外界開始關注科技界頂尖人才的流動趨勢。Kumar 自 2023 年 7 月起便在特斯拉擔任此關鍵職位,主導 Optimus 機器人 AI 團隊的開發工作。






  • 2025-09-18
  • 美股雷達

    人形機器人賽道的熱度不斷攀升。根據最新消息,美國人形機器人新創公司 Figure 周二 (16 日) 宣布,在新一輪融資中獲得超過 10 億美元的資金,投後估值達 390 億美元。這項里程碑式的融資使得 Figure 的估值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飆升了 1400%。






  • 2025-09-17
  • 台股新聞

    新代科技 (7750-TW) 以興櫃股后之姿強勢轉上市,今 (17) 日以每股 630 元掛牌上市,開盤後上演蜜月行情,直接飛越 900 元大關,最高來到 912 元,大漲 282 元、漲幅 44.76%,一上市旋即成為準千金股,也是資本市場最關注的「機器人概念股」。






  • 科技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機器人租賃行業正經歷價格大跳水的慘況,日租價格較巔峰時期跌逾 9 成。這場始於今年春晚舞台的機器人租賃狂歡,短短半年內就經歷戲劇性的市場崩塌。深圳華強北曾經人聲鼎沸的機器人租賃檔口如今已難覓食踪影,取而代之的是 AI 眼鏡和智慧硬體商鋪林立的景象。






  • 2025-09-16
  • 台股新聞

    電子連接線大廠信邦 (3023-TW) 董事長王紹新今 (16) 日表示,綠能客戶拉貨動能回溫、半導體設備機櫃需求維持強勁,人形機器人及無人機後市看好,明年展望樂觀,MAGIC 五大產業均會成長。信邦美國太陽能微逆變器客戶今年受高借款利率、補助調降及關稅墊高成本等不利政策的影響,削弱民眾安裝意願,導致整體需求放緩,也衝擊信邦營運表現,不過,王紹新表示,近期已經看到客戶重啟拉貨,狀況可望逐步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