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
國際政經
美國正要求台灣將部分投資和晶片生產轉移至美國,以確保在美國國內製造需求一半的晶片,也就是要和台灣「五五分」晶片生產。此舉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深遠影響。根據《彭博》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強調,這是有效應對中國對台灣可能發動侵略威脅的唯一途徑。
據中國《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報導,美國政府近日完成一份研究,發現近三分之二(66%)的美國進口產品使用了來自中國的成熟製成晶片。對此,美方表現出高度焦慮,認為中國晶片企業的發展,不僅可能侵占美國晶片企業的市場和就業機會,更可能讓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掌握更多籌碼,影響美國的產業安全。
美股雷達
重量級科技公司今年來斥資近 4000 億美元發展人工智慧 (AI),明年預料還會有數千億美元資金湧入,但一名華爾街老將警告,AI 交易的命運日益依賴單一的表現,如果這家公司失手,市場可能面臨痛苦的調整。這家公司就是 OpenAI。Baird 執行董事 Ted Mortonson 表示,「他們需要錢才能讓這齣戲繼續演下去」,該公司自由現金流「嚴重」為負,卻同時大舉支出,例如今年 5 月斥資 65 億美元,收購 iPhone 設計靈魂艾夫 (Jony Ive) 創辦的新創公司 io。
美股雷達
《路透》引述三位知情人士周六 (27 日) 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針對外國電子裝置依照其中的晶片數量來徵收關稅,此舉旨在推動企業將製造業務轉移至美國。根據尚未公開、且仍可能有所變動的計畫,美國商務部將對進口產品課徵一項關稅,其金額相當於該產品中晶片價值的某一比例。
美股雷達
外媒週五 (29 日) 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要求本土企業在美國生產的晶片數量,須與客戶自海外進口的數量相當,否則將面臨關稅。此舉被視為推動晶片回流與強化本土產能的最新舉措。消息指出,相關計畫將建立「1:1 生產比例」,企業若未能達標將需支付額外關稅。
A股港股
在慶祝進入中國市場 30 周年之際,美國晶片巨頭高通 (QCOM-US) 在北京宣布啟動「AI 加速計畫」。此舉旨在深化與中國各行業夥伴的合作,共同探索裝置上 AI 的新功能與應用,並加速其普及。這項計畫不僅是對過去 30 年合作關係的肯定,更凸顯了高通在應對全球晶片市場激烈競爭與自身業務轉型壓力下,持續「抱緊」中國市場的堅定決心。
基金
美國就業市場降溫,通膨未明顯走高,營造適合聯準降息的投資環境,上週聯準會宣布降息一碼,符合市場預期。野村投信認為,第四季需要持續關注美國經濟走向,這牽涉到未來聯準會的降息步調,隨著股市來到高檔,短線波動也會增加,建議可以適度增加債券的投資比重,例如利率敏感度較高的投資級公司債、金融債,既可參與降息利多,亦有助於降低股市波動的影響;股市方面,美國的成長股仍持續看好,另外亦可留意亞洲市場的投資機會。
美股雷達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政府正計畫推出一項重大的半導體新政策,要求晶片公司的國內產量必須與其客戶的海外進口量達到「1:1」的比例。若企業無法長期維持此生產比例,其未達標的部分將面臨關稅懲罰。此舉旨在強化美國本土的半導體製造能力,降低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
一手情報
台股市值再度衝破歷史天花板!根據最新統計,台股總市值 9/22 正式突破 3 兆美元,躍升為全球第八大股市,9/23 台股更寫下歷史新頁,正式突破 26,000 點大關!隨著美國聯準會進入降息循環,全球資金成本下降,資金回流市場的趨勢日益明顯。
一手情報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截至 2025/09/24)野村腳勤觀點:「ONO」聯盟點燃 AI 投資新熱潮年初時市場曾質疑「AI 投資是否放緩」,但隨著輝達、甲骨文、OpenAI 組成的「ONO 聯盟」正式登場,這個疑慮已被徹底打破。
美股雷達
瑞士新創公司 Corintis 專注於液體晶片散熱技術,隨著人工智慧 (AI) 運算帶動對散熱解決方案需求激增,該公司周四 (25 日) 宣布完成 2,400 萬美元募資,並迎來英特爾 (INTC-US) 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加入董事會。
台股新聞
高通 (QCOM-US) 今 (25) 日除宣布推出新一代手機旗艦晶片,也再度推出 PC 產品 Snapdragon X2 Elite Extreme 和 Snapdragon X2 Elite,同樣採用台積電 3 奈米製程,預計搭載 Snapdragon X2 Elite 的裝置將於明年上半年上市,持續強化 Arm PC 的布局;Google 也在此次會中透露期望將 Android 系統帶入 PC 領域,並將 Gemini 與 ChromeOS 整合成單一平台。
美股雷達
美光 (MU-US) 周三 (24 日) 收黑 2.8%,即使財報與財測雙雙優於市場預期,投資人仍不買單。MarketWatch 報導,分析師指出幾個可能癥結,包括未來需求減弱的可能性,以及股價在財報前的大漲讓投資人卻步。高檔壓力浮現美光股價在財報公布前一個月已經大漲 41%,代表市場寄予厚望。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周一宣布為 OpenAI 投資 1000 億美元,協助打造大量搭載輝達晶片的資料中心,然而這筆交易也喚起市場對人工智慧 (AI) 泡沫的擔憂,有分析師質疑,輝達是否正透過大手筆投資來支撐市場,並推動企業持續購買其產品。
科技
人工智慧 (AI) 熱潮推動 OpenAI 提出龐大的「星際之門」(Stargate)基礎建設計畫,目標在未來十年投入數千億美元打造資料中心與運算能力。執行長阿特曼 (Sam Altman) 近日宣布,與輝達 (NVDA-US)、軟銀、甲骨文(ORCL-US) 等合作的規模已遠超初版構想。
國際政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三 (24 日) 表示,美國在與中國談判時並非毫無籌碼,包括飛機引擎與零組件、特定化學品及塑膠、矽材料原料等關鍵產品,都是中國依賴美國的領域。貝森特在接受《福斯商業新聞網》(Fox Business Network) 的《Mornings with Maria》節目訪談時指出,中國的稀土礦物仍持續出口,但美國則在積極鞏固其他戰略性商品的供應鏈。
一手情報
聯準會這次如市場預期降息 1 碼,將基準利率調降至 4.00 ~ 4.25% 區間,同時上修 2025 及 2026 年經濟成長及下修 2026 年失業率,整體反映出對經濟信心的提升。另外點陣圖顯示今年底之前可望再降息兩碼、明後年可能各降息一碼,雖然降息的幅度沒有市場原先預期多,但這是當前「最理想的情境」,代表目前經濟狀況穩健,並不需要過度寬鬆貨幣政策來支撐,也破除市場對於景氣衰退的疑慮,搭配寬鬆的利率環境為股市評價提供支撐,反而更有利於接下來風險性資產表現,為股市提供支撐力道。
美股雷達
《彭博》週二 (23 日) 報導,微軟 (MSFT-US) 正積極探索新一代散熱技術,力圖解決 AI 晶片高耗能與高熱量的問題。微軟近日公開表示,正在測試「微流體冷卻」(microfluidics) 技術,透過將冷卻液直接導入晶片上蝕刻的微小通道,來有效降低溫度、提升效能並節省能源。
美股雷達
美國最大電腦晶片製造商美光 (Micron)(MU-US),周二 (23 日) 盤後公布的上季 (會計年度第 4 季) 財報優於分析師所料,對本季 (第 1 季) 的財測也打敗市場預期,看好隨著人工智慧 (AI) 軍備競賽白熱化,對硬體設備的需求將刺激自家的先進記憶體晶片銷售。
歐亞股
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 ASM International 周二 (23 日) 下修 2025 年下半年營收展望,主因是來自部分主要客戶的需求不如預期,顯示半導體產業復甦腳步仍不均衡。該公司預期全年營收成長將落在先前 10% 至 20% 區間的低檔,下半年營收將比上半年減少 5% 至 10%(以固定匯率計算),第四季需求尤其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