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美股雷達
華爾街在經歷前一週人工智慧題材 (AI) 交易動能減弱後,美國政府關門陰霾持續,AI 晶片寵兒輝達升超 2%,美股週一 (29 日) 震盪收高,比特幣價格也隨之攀升。標普 500 收紅 0.26%,那斯達克指數微漲 0.48%,道瓊指數收高 68.78 點。
第三季行將結束,今年來美股 28 次創下歷史新高。截至 2025 年 9 月 25 日,標普 500 指數 9 月(9 月 1 日至 9 月 25 日)的回報率為 +2.3% ,顯著高於歷史平均的 - 0.6%,並創下 9 月回報率新高。市場人士紛紛感嘆:「世界這麼亂,股市怎麼還漲?」尤其是 9 月向來是美股季節性最差的一個月,但在人工智慧(AI)浪潮驅動下,美股逆勢衝高,多家華爾街投銀給出了標普 500 指數 7,000 點以上的目標。
歐亞股
根據《CNBC》周一 (29 日) 報導,德國漢莎航空 (LHAG-DE) 宣布,隨著 AI 與自動化技術導入,將在 2030 年前裁減約 4,000 個行政職位,主要集中於德國本土。漢莎航空指出,公司正在檢視哪些工作未來將不再需要,特別是重複性業務。
美股雷達
Meta(META-US) 首席技術長博斯沃斯(Andrew Bosworth)近日透露,公司將人形機器人視為繼 AR 之後的下一個「戰略級賭注」,計畫為此投入數十億美元。根據《The Verge》報導,在 Meta 總部接受採訪時,博斯沃斯透露,他今年初依照 Meta 執行長祖克柏的指示,啟動了公司的機器人研究計畫。
美股雷達
隨著 AI 浪潮帶動數據中心建設熱潮,美國正面臨電力供應緊張與電價持續上漲的雙重壓力。數據中心因此陷入「電力稀缺」與社區反對的困境,而太陽能與儲能被視為短期內緩解這一危機的關鍵方案。美銀美林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以涵蓋美國 13 個州的 PJM 互聯電網為例,其容量價格在短短數年內大幅飆升,直接導致區域內居民電費平均增加 18% 至 25%。
美股雷達
著名投資人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推崇的股市估值指標「巴菲特指標」(Buffett Indicator)近日飆升至歷史高點,引發市場對股市是否過熱的擔憂。根據《CNBC》報導,目前巴菲特指標已攀升至驚人的 217%,遠高於網路泡沫期間的峰值,也超過疫情期間 2021 年突破 190% 的水準。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不再僅滿足於人工智慧(AI)晶片領域的領先地位,而是正透過一系列精準的戰略投資,建構一個橫跨量子運算、AI 和機器人技術的未來帝國。根據輝達 2025 會計年度財報,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長期股權投資價值已從 2024 會計年度的 13 億美元,增加至 34 億美元,短短一年內成長近三倍。
國際政經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穆罕默德 · 本 · 扎耶德 · 阿勒納哈揚(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 Al Nahyan)週六(27 日)在阿布達比會見了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阿聯已斥資數十億美元,力爭成為人工智慧(AI)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美股雷達
輝達 (Nvidia)(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 (Jensen Huang) 日前接受「Bg2 Pod」訪問,重申主權國家擁有獨立的人工智慧 (AI) 基礎設施非常重要,甚至比開發原子彈還要關鍵。他表示,各國終將需要把 AI 應用於製造、工業和國安等領域,因此建立獨立的運算平台對全球各國而言至關重要。
美股雷達
《路透》周五 (26 日) 報導,根據一封內部備忘錄,美國咖啡連鎖龍頭星巴克 (SBUX-US) 技術長(CTO)Deb Hall Lefevre 已於本周一辭職,暫時由全球體驗科技資深副總裁 Ningyu Chen 代理,尚未任命正式繼任人選。
美股雷達
馬斯克的人工智慧 (AI) 新創公司 xAI,已在加州聯邦法院向競爭對手 OpenAI 提起訴訟,指控該公司透過挖角竊取商業機密,進而在 AI 競爭中獲得不公平的優勢。xAI 在周三 (24 日) 提交的訴狀中指控,OpenAI 正在進行一個「令人極度不安的模式」,透過挖角曾在 xAI 任職的員工,以獲取與 xAI 旗下 AI 聊天機器人 Grok 相關的商業機密。
美股雷達
The Information 報導,Meta(META-US)已和 Alphabet(GOOGL-US)洽商,擬用 Google Gemini 模型改善廣告業務。身為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的母公司,Meta 選擇競爭對手 Google 的 AI 技術而非自家模型,凸顯在拓展人工智慧 (AI) 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
美股雷達
《彭博》周四 (25 日) 報導,美國股市持續高檔震盪,但衍生性商品市場卻釋出另一層訊號:投資人愈來愈擔心錯過年底可能到來的漲勢。隨著標普 500 指數本月衝破 6,600 點,甚至有分析師直言,7,000 點目標比預期更快逼近。期權市場顯示,看漲選擇權的相對成本升抵 1 月以來新高,同時下跌避險工具的成本則轉趨便宜,反映市場氛圍正從「防跌」轉向「追漲」。
美股雷達
愛爾蘭商業顧問巨頭埃森哲 (Accenture) 周四 (25 日) 美股盤前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四季 (截至 8/31) 財報,營收達 176 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 173.6 億美元,同時宣布一項總額 8.65 億美元的重組計畫,以因應人工智慧 (AI) 與數位服務需求持續攀升。
美股雷達
瑞士新創公司 Corintis 專注於液體晶片散熱技術,隨著人工智慧 (AI) 運算帶動對散熱解決方案需求激增,該公司周四 (25 日) 宣布完成 2,400 萬美元募資,並迎來英特爾 (INTC-US) 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加入董事會。
美股雷達
彭博報導,對人工智慧 (AI) 的熱情已經在股市創造出驚人的新算式:那些願意砸大錢投資 AI 的企業,通常能讓自己的市值出現更大幅度的成長,輝達 (NVDA-US)、阿里巴巴(BABA-US) 就是最新的例子。輝達上周宣布將買進英特爾 (INTC-US) 價值 50 億美元股權之後,本周在宣布對 OpenAI 高達 1000 億美元的投資協議。
歐亞股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大舉投資人工智慧 (AI) 日本軟銀集團 (Softbank) 創辦人孫正義近來財富暴漲,目前身價達 387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共暴增 144%,也凸顯 AI 熱潮的威力。軟銀股價繼前一天收高近 6% 之後,周四 (25 日) 盤中續升,目前上漲約 1.5%。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周一宣布為 OpenAI 投資 1000 億美元,協助打造大量搭載輝達晶片的資料中心,然而這筆交易也喚起市場對人工智慧 (AI) 泡沫的擔憂,有分析師質疑,輝達是否正透過大手筆投資來支撐市場,並推動企業持續購買其產品。
科技
人工智慧 (AI) 熱潮推動 OpenAI 提出龐大的「星際之門」(Stargate)基礎建設計畫,目標在未來十年投入數千億美元打造資料中心與運算能力。執行長阿特曼 (Sam Altman) 近日宣布,與輝達 (NVDA-US)、軟銀、甲骨文(ORCL-US) 等合作的規模已遠超初版構想。
美股雷達
身為 OpenAI 的主要投資者和關鍵雲端合作夥伴,微軟 (MSFT-US) 與其 AI 盟友的關係正變得複雜。微軟周三 (24 日) 宣布,開始在其 Microsoft 365 Copilot 助理中,使用來自 OpenAI 競爭對手 Anthropic 的 AI 模型,此舉標誌著其 AI 策略正朝向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