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
A股
中國 A 股市場在接近 9 月底時持續高檔震盪,第四季能否突破前高成為市場焦點,多家券商發布最新策略報告普遍認為,上漲行情尚未結束,第四季可望挑戰新平台,獲利結構性回升、政策與流動性共振將成核心驅動力。宏觀層面,今年中國第四季出口韌性、製造業投資改善及「金九銀十」消費旺季,可望推動企業獲利築頂回升,加上聯準會 (Fed) 啟動降息且時值中國「十五五」政策部署關鍵期,人民幣回升吸引外資流入,內外政策共振催生主題機會。
A股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三(24 日)收盤同步走高,滬指漲近 1%,創業板指漲超過 2%,場內超過 4,400 股飄紅。滬指周三漲 0.83% 報 3,853.64 點,深證成指大漲 1.8% 報 13,356.14 點,創業板指勁漲 2.28% 報 3,185.57 點,滬深北三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2.3475 兆元。
A股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周二 (23 日) 整體呈探底回升態勢,收盤僅創業板指尾盤收紅,上證指數(SSEC) 則在盤中一度失守 3800 點大關,因投資人在過去兩個月大幅上漲後逢高出場,並等待新的政策支持。滬指周二收低 0.18% 至 3821.83 點,深證成指 (SZI) 亦跌 0.29% 至 13119.82 點,創業板指收漲 0.21% 至 3114.55 點,滬深兩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2.49 兆元,較上一交易日增量 3729 億元,。
A股
自去年「924 行情」啟動以來,中國 A 股市場走出一輪顯著的多頭行情,但其運行軌跡呈明顯分化特徵。在 2023 年 9 月 24 日至 10 月 8 日,市場呈普漲格局,指數快速攀升近千點,個股幾乎全線上漲,但進入 2024 年 4 月以來,行情主線轉向以 AI 概念、科技股為代表的結構性牛市,半導體、通訊設備等硬體板領漲。
A股
進入九月以來,中國 A 股市場的融資融券餘額持續上升,近期突破 2.4 兆人民幣,刷新歷史紀錄。雖然週四(18 日)出現小幅回落,但總體仍保持在 2.4 兆人民幣以上。從 9 月初至 9 月 18 日,A 股市場融資融券餘額累計增加約 1411 億人民幣,增長主要來源於融資餘額的提升。
A股
週五(19 日),高盛於媒體交流會上針對亞洲及中國股市前景發表最新看法。會上,高盛亞太區首席股票策略師慕天輝(Timothy Moe)與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Kinger Lau)分別提出觀點,看好亞洲與中國市場。慕天輝指出,聯準會降息及美元走弱的宏觀環境,整體上有利於股市表現,特別能支撐亞洲市場的發展。
A股
全球投資機構近期密集釋放看好中國市場的訊號,認為 AI、半導體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和政策環境改善,正推動中國資產重估,曾任避險基金經理的紐約家族辦公室管理人 Brett Barna 透露,部分國際投資者已開始戰略佈局中國市場,既為捕捉牛市機遇,也旨在分散過度集中於美國資產的風險。
基金
香港股市近期持續走強,恒生指數上周創 4 年新高,今年來漲逾 31%,領漲全球主要股指。在此輪上漲行情中,港股主題基金表現尤為亮眼,多檔基金年內單位淨值漲幅超過 70%,其中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 A 以 172.12% 的漲幅領跑,中銀港股通醫藥 A、南方港股醫藥行業 A 等基金漲幅也接近或超過 90%。
A股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最新報告顯示,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興趣達到自 2021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摩根士丹利發現,超過九成美國投資者明確表示願意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敞口,預計將帶來顯著資金流入。根據報告,這一積極趨勢主要受到中國在人形機器人、AI 技術和生物醫學等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以及政府穩定經濟和扶持股市的政策驅動。
科技
中國上證指數 (SSEC)今 (12) 日早盤強勢突破前高 3888.6 點,一度漲高至 3892.74 點,展現強勁上揚態勢,深證成指(SZI) 也不甘示弱,盤中站上 13000 點,創 2022 年 7 月以來新高,A 股市場一片火熱。從盤面表現來看,有色金屬板塊持續拉升,銅類股短線表現活躍,海南自貿區族群更大幅拉升。
在經過數日調整過後,中國科技類股今 (10) 日強勢反彈,算力族群成為領漲先鋒,上兆市值的工業富聯(601138-CN) 強勢漲停,最新市值達 1.07 兆元,光模組族群全面回暖,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漲幅均超 5%,勝宏科技更大漲 11%,盤中創下歷史新高,而市場關注度最高的則屬寒武紀 (688256-CN),因其定增方案獲證監會批復的消息,成為今日科技股重拾升勢的關鍵催化劑。
A股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二(9 日)收盤走低,兩市股指盤中震盪下探,午後加速下行,創業板指、科創 50 指數等跌超過 2%,場內超過 4,000 股飄綠。滬指周二收盤縮量跌 0.51% 報 3,807.29 點,深證成指跌 1.23% 報 12,510.6 點,創業板指跌 2.23% 報 2,867.97 點,滬深北三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2.1524 兆元。
台股新聞
中國資產熱度升溫,價值重估利多吸引資金流入,使陸港股近 1 季表現為最強勢的亞股市場之一,並帶動大中華及中國 A 股基金績效牛氣沖天,近 1 年累積報酬甚至有逾 5 成。今年 2 月 DeepSeek 崛起震撼全球市場,全球資金目光開始轉向中國資產,並掀起價值重估熱,並搶進 AI 科技創新優勢題材,進一步開啟此波多頭走勢。
A股
中國東方證券 (600958-CN) 和《證券時報》聯合舉辦的「新形勢下宏觀研究的變革」活動近日落下帷幕,此次活動聚焦產業真問題,凝聚發展新共識,共同探索宏觀研究變革的中國路徑。《證券時報》黨委委員、副總編輯,《新財富》雜誌社董事長湯泳在致詞時指出,中國正處於「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篇的關鍵時期,新發展格局加速構建,新「國九條」及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落地,中國資本市場正從「融資市」邁向增強資金市場。
A股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今 (5) 日齊步彈漲,創業板指領漲,上證指數重返 3800 點大關,但周線仍創 5 個月來最大跌勢紀錄。滬指 (SSEC) 今日收高 1.24% 至 3812.51 點,深證成指 (SZI) 攀漲 3.89% 至 12590.56 點,創業板指收紅 6.55% 至 2958.18 點,滬深兩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2.3 兆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減少 2396 億元。
A股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金融監管機關正在考慮一系列措施來為股市降溫,政府官員越來越擔心 8 月初以來的股市上漲速度。據《彭博》周四(4 日)報導,消息人士表示,最近幾周提交給決策官員的措施,包括取消部分放空限制,由於擔心市場急劇逆轉可能會對散戶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當局也考慮採取各種措施,抑制投機性交易。
A股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二(2 日)收盤同步走低,盤中震盪下探,滬指盤中跌超 1%,創業板指一度大跌近 4%,超過 4,000 股飄綠。滬指周二收盤跌 0.45% 報 3,858.13 點,深證成指大跌 2.14% 報 12,533.84 點,創業板指驟跌 2.85% 報 2,872.22 點,滬深北三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2.9128 兆元。
A股
今 (2) 日早上數據顯示,中國 A 股市場融資融券餘額達 2 兆 2969.91 億元(人民幣),一舉突破 2015 年高點 2.2728 兆元,創下歷史新高。這項數據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標誌著 A 股市場兩融業務發展進入新階段。此前,A 股兩融餘額 8 月 6 日超過 2 兆元,時隔十年重新站上這一關口,之前史上最高點出現在 2015 年 6 月 18 日,當時 A 股正處於一輪上漲行情中。
A股
今年上半年,中國 A 股上市券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整體業績迎來顯著復甦。截至上周五 (8 月 29 日),42 家上市券商半年報全部揭露完畢,合計實現營收約 2518.66 億元,年增逾 10%,歸母淨利約 1040.17 億元,年增率高達 65%。
外匯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上升,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年底是否會繼續走強。專家認為,美元疲軟、A 股上揚及政策利好因素共同推升人民幣,但出口壓力與市場風險仍需留意。截至週五(29 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報 7.133,離岸人民幣盤初一度突破 7.12,雙雙刷新近十個月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