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Meta(META-US) 首席技術長博斯沃斯(Andrew Bosworth)近日透露,公司將人形機器人視為繼 AR 之後的下一個「戰略級賭注」,計畫為此投入數十億美元。根據《The Verge》報導,在 Meta 總部接受採訪時,博斯沃斯透露,他今年初依照 Meta 執行長祖克柏的指示,啟動了公司的機器人研究計畫。
在華爾街,David Einhorn 的名字象徵「危機的先知」。2008 年,他靠精準做空雷曼兄弟,在全球金融危機前夕一戰成名。時隔十七年,這位明星對沖基金經理再次對美股發出警告,而這次焦點正指向人工智慧(AI)投資熱潮。Einhorn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論壇中指出,AI 技術雖具變革性,但當前市場上的投資行為過於極端。
隨著 AI 浪潮帶動數據中心建設熱潮,美國正面臨電力供應緊張與電價持續上漲的雙重壓力。數據中心因此陷入「電力稀缺」與社區反對的困境,而太陽能與儲能被視為短期內緩解這一危機的關鍵方案。美銀美林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以涵蓋美國 13 個州的 PJM 互聯電網為例,其容量價格在短短數年內大幅飆升,直接導致區域內居民電費平均增加 18% 至 25%。
AI 仍是 2025 年全球科技產業的主旋律, 貝萊德全球科技團隊主管兼董事總經理 Tony Kim 指出,AI 技術堆疊涵蓋基礎建設、智慧層與應用層,都正以空前速度擴張,企業與消費者需求快速升溫,科技股仍處多頭初升段,建議應全面布局,掌握長期爆發成長。
台股新聞
廣達 (2382-TW) 旗下孫公司、達明 (4585-TW) 上周五 (26 日) 由興櫃轉上市,達明董事長何世池在掛牌首日時表示,達明 10 年前從廣明小實驗室開始萌芽,未來將打造協作機器人產業,透過 AI,升級至人類工作夥伴,並與 AI 引擎、視覺及機器人整合,形成「AI COBOT」,在需求持續強勁下,法人看好達明發展,未來 7 年年複合成長率上看 40%據研調機構報告,協作型機器人未來五年年複合成長率可達 31.6%,法人估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場至 2032 年 CAGR(年複合成長率) 可達 20-40%,目前達明在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占率約為 4-10%,為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前三名,未來 7 年達明的年複合成長率上看 40%。
美股雷達
知名蘋果 (AAPL-US) 爆料人古爾曼(Mark Gurman)在週日(28 日)晚間最新一期通訊中,披露了蘋果 AI 計畫「Apple Intelligence」的最新進展,並揭露蘋果內部針對 iPhone 17 Pro 刮痕事件的通知,同時談及未來幾個月將登場的蘋果新品,包括 iPad、Vision Pro 與 MacBook 系列。
台股三天連假前,股市連三跌,尤其上週五 (9/26) 一度大跌 554 點,投資朋友是否又再度恐慌?九月初怕九月魔咒,月中怕降息,上週五下跌後,又開始怕中秋變盤,股市到底是在擔憂中度過,還是應該在其中尋找機會?台股 9 月份低點 23885 到高點 26394 共漲約 2500 點,除漲多外,連續三天長假賣壓一次出籠.假設回檔 0.382 約 960 點,相當於指數 25400-25500 點,上週五一天大跌 554 點,最低點來到 25469 點,直接來到支撐區,再跌空間有限。
2024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延續產能擴張態勢,全年新增 42 座晶圓廠,而進入 2025 年,此熱潮迎來結構性調整,預估只有 18 座新晶圓廠啟動建設,較去年顯著回落。這項變化背後是市場對產能過剩風險的警覺與投資策略的審慎轉向,也反映出產業從「規模競賽」轉向「精準佈局」的深層轉變。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大幅提高 H-1B 簽證費用,這一政策不確定性可能讓中東地區成為最大受益者。尤其是海灣國家,正積極推動人工智慧(AI)產業,吸引國際頂尖人才與龐大資金投資,有望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脫穎而出。根據《CNBC》報導,雖然白宮要求企業在申請 H-1B 簽證時繳納 10 萬美元費用的計畫細節仍不明朗,但此舉預料將加劇全球對科技人才的爭奪戰。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不再僅滿足於人工智慧(AI)晶片領域的領先地位,而是正透過一系列精準的戰略投資,建構一個橫跨量子運算、AI 和機器人技術的未來帝國。根據輝達 2025 會計年度財報,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長期股權投資價值已從 2024 會計年度的 13 億美元,增加至 34 億美元,短短一年內成長近三倍。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在最新一期 BG2 Podcast 中指出,AI 已從「記憶答案」進化為「思考答案」,並推理計算需求預計將出現十億倍的爆發式增長,並認為「OpenAI 很可能成為下一家兆美元級別的超大規模公司。
國際政經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穆罕默德 · 本 · 扎耶德 · 阿勒納哈揚(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 Al Nahyan)週六(27 日)在阿布達比會見了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阿聯已斥資數十億美元,力爭成為人工智慧(AI)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美股雷達
重量級科技公司今年來斥資近 4000 億美元發展人工智慧 (AI),明年預料還會有數千億美元資金湧入,但一名華爾街老將警告,AI 交易的命運日益依賴單一的表現,如果這家公司失手,市場可能面臨痛苦的調整。這家公司就是 OpenAI。Baird 執行董事 Ted Mortonson 表示,「他們需要錢才能讓這齣戲繼續演下去」,該公司自由現金流「嚴重」為負,卻同時大舉支出,例如今年 5 月斥資 65 億美元,收購 iPhone 設計靈魂艾夫 (Jony Ive) 創辦的新創公司 io。
美股雷達
輝達 (Nvidia)(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 (Jensen Huang) 日前接受「Bg2 Pod」訪問,重申主權國家擁有獨立的人工智慧 (AI) 基礎設施非常重要,甚至比開發原子彈還要關鍵。他表示,各國終將需要把 AI 應用於製造、工業和國安等領域,因此建立獨立的運算平台對全球各國而言至關重要。
台股新聞
美國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 GDP 增速優於市場預期,加上初領失業金人數下降,使得未來降息的確定性增添變數,導致美股四大指數收跌。台股加權指數 9 月 26 日開低震盪,市場觀望情緒明顯升溫。看好 AI 創新和投資熱潮不減,野村預計台股第四季盤勢仍將持續由電子科技股領軍,強勢股可持續偏多持有。
美股雷達
近日,輝達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在「Bg2 Pod」雙週對話節目中,與主持人 Brad Gerstner 和 Clark Tang 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涉及與 OpenAI 的價值 1000 億美元的合作以及當前人工智慧(AI)市場的競爭格局。黃仁勳表示,如今的 AI 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市場已經從簡單的「GPU」演變為複雜且持續進化的「AI 工廠」,這需要處理多樣化的工作負載以及呈指數級增長的推理任務。
美股雷達
Palantir Technologies(PLTR-US) 今年已飆升 136%,強勁漲勢可能仍有上漲空間。據《Business Insider》,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表示,這家深受散戶投資人喜愛的人工智慧 (AI) 公司股票,仍有許多上漲潛力。
台股新聞
電源供應廠光寶科 (2301-TW) 受惠於 AI 電源需求,8 月營收及獲利表現亮眼,而隨著 AI 伺服器電源及 BBU 訂單持續強勁,動能可望延續至明年,前景良好獲得市場資金追捧,26 日收盤價 163.5 元,雖跌破 10 日線,不過外資卻趁跌低接連續 4 個交易共買超 2.2 萬張。
美股雷達
《彭博》26 日報導,蘋果正內部開發並測試一款代號「Veritas」、類似 ChatGPT 的 iPhone 應用程式,用以加速明年推出的 Siri 大改版準備工作。消息士指出,這款應用程式類似 ChatGPT,可讓員工快速檢驗語音助理的新功能,包括搜尋個人資料 (如歌曲、電子郵件) 及執行應用程式內操作 (如編輯照片)。
港股
阿里巴巴 (09988-HK)(BABA-US) 與京東 (09618-HK) (JD-US) 分別在周三 (24 日)、周四(25 日) 於各自科技大會上接連拋出重磅計劃,標誌著中國科技業在生成式 AI 泡沫消散後,正式開啟一場「淘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