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川普再啟232條款!機器人與醫療設備關稅戰,台灣是最大受益者還是下個目標?
鉅亨研報
一、全球供應鏈風暴再起

美國政府再度動用《貿易擴展法》第 232 條款,針對機器人、工業機械與醫療設備啟動國安調查。這項工具過去曾被川普用於鋼鐵、鋁材,如今再度祭出,意圖加大關稅籌碼。此舉不僅牽動汽車、半導體等上下游產業,更讓全球供應鏈陷入新一輪震盪。

二、產業洗牌中的輸家與贏家
歐洲大廠 ABB、西門子、飛利浦等出口商首當其衝,若主要生產基地不在美國,訂單恐被關稅侵蝕;相反地,NVIDIA、美敦力等擁有本土製造優勢的公司,可能迎來市占提升機會。對美國醫院而言,進口成本升高則意味醫療財政壓力加大,風險最終將轉嫁給保險體系與患者。
三、台灣機遇與潛在風險
在美中貿易戰後,台灣機械與醫材出口對美快速成長,所羅門、盟立、泰博、Medtecs、聯合骨科等企業都因此受惠。然而,美國「美國優先」的政策並非僅限於去中化,若台灣取代中國成為主要供應國,未來同樣可能被納入關稅目標。如何提前布局在美產能,成為台灣廠商的關鍵課題。
全球貿易秩序正從「效率」轉向「韌性」,川普關稅策略背後還藏著哪些深層風險與投資機會… >> 立即前往豐雲學堂看更多
【延伸閱讀】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